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苏畅:渐融与共生|近期项目及雕塑实验回顾

ShanghART 香格纳画廊
2024-09-02


香格纳画廊将于2022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呈现苏畅个人项目,展出艺术家最新阶段创作中对流动的内部空间的探索。苏畅的其他作品亦在上海各处同期展出,在此我们梳理苏畅近期项目,同时也回顾其以往展出经历,探讨艺术家展览项目中周遭环境与材料的关系。



 近期项目 

香格纳画廊与無集画廊的合作项目《漫长的瞬间》呈现了苏畅最新的11件雕塑作品,此次新作囊括了三种不同材质,分别为经典的石膏,零光片羽的铝及首次亮相的大理石。

重叠_2022_石膏,麻纤维,胶_125.5(H)x105x56cm_局部

左:‍连续的空间_2022_石膏,铝,麻,胶_210(H)x73x55cm
双向连接(记忆与情绪)_2022_石膏,麻,胶_中:63(H)x95x81cm  右:161(H)x52x34cm
长2.5米的铝制作品位于小白楼一楼的草坪上,深色的躯干似乎与周围的树木一同生长。大理石的三件作品则位于石子路上,厚重而隐秘的内部空间与绵延的道路形成一种切身的张力。二楼空间是石膏作品,艺术家用石膏、麻纤维等最简单的材料塑造出实在与空洞并置的体积,为观者开凿出一个进入的路口。


苏畅_剩余的体积_2022_大理石
从左到右:58(H)x64x52cm
,25(H)x70x53cm,30(H)x58x51cm


苏畅_扭矩_2022_铝_250(H)x140x190cm
《漫长的瞬间》展览现场

Burberry上海恒隆旗舰店于去年11月开幕,并于今年收藏了两件苏畅的大尺寸铜质雕塑,随着上个月新店重启一并亮相。在此,苏畅把对人体的感觉通过物品犹如人一般的在场得以表达,形成了兼有具象和抽象的雕塑,一方面保留着光洁,另一方面则持有粗栃,一种介乎物品和纪念碑之间的状态,在华灯炫目的老牌时装屋中,就如同在水汽蒸腾的卫生间,人的形状在视觉中因光线折射和不透视而朦胧。这种人与物在形状上的呼吸,仿佛才是记忆的证明。层层叠叠的方块与苏畅作品中关于“人”的暗示相呼应,重复而无序的堆叠混杂着经验与感知,经过时间的沉淀,模糊了东西方的语境,为艺术与时尚的同在带来了别致的律动。

苏畅雕塑作品于Burberry上海恒隆旗舰店




 历史项目 


自然环境与雕塑
///物体与人的关系一直是苏畅在雕塑创作中经常探讨的主题,重复的生活轨迹会在现实和人之间产生一种混合的形态,制造出超越物理性的心理空间。雕塑将对人体的知觉通过物品犹如人一般的在场得以诠释表达,居所则借由人为经验与记忆的叠加而获得生命感。将这种物与人之间微妙而亲密的连接延扩至自然,就成为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循环。


苏畅雕塑作品于浦江郊野公园,2021
2021年,香格纳画廊联合DOTS PROJECT在浦江郊野公园呈现“野餐”,作品来自苏畅于香格纳M50个展《洞》期间历经两个月现场实践的五件巨型雕塑。项目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雕塑在大自然中的渐融与共生,在有限空间内最大程度完成的雕塑横卧在森林深处,这是一场绵延无期的会话。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与雕塑之间互为依存互为影响,诚如海浪与沙滩一般相互塑造。这种缓慢的消逝正是一场在自然中发生的野餐:最终,曝于郊野的雕塑将被时间咀嚼并吞食。
现如今经过时间的流逝,雕塑被森林吞没,白色的石膏外体流入葱茏,斑驳的锈迹偶然从翠绿中显现,自然终将一切消化至时间的尽头,无法名状的巨大物体此时已经完全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等待着湮灭的那一刻。

雕塑现状,2022

于去年9月落成的Clubmed云南丽江度假村,傍于玉龙雪山脚下,苏畅的雕塑在广阔中安然伫立。以石膏作为雕塑材料并作为审视自我的方式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东西方文明尚未分界的两河流域,这些雕塑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并保存至今。看似脆弱的雕塑载体却能承载直接与恒久的精神性,此时,雕塑与跨越千年的纳西风光一同呼吸。


苏畅在丽江的驻地创作作品



城市建筑与雕塑
///苏畅致力于探索所在城市的“肌理”,他的艺术创作与隐藏在庸常逻辑背后的都市生活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在苏畅看来,城市不只是某一区域的地表自然面貌,更多的却是与人、人的情绪及其相应的心理表达和行为密不可分。


《连续呼吸》是苏畅在复星艺术中心的个人项目,三件作品伫立半开放的高层露台,当观者行走在其中,视域伴随步行轨迹缓慢移动。苏畅擅长因地制宜,通过调整雕塑的体量感,结合不同的空间特点,创建特殊的空间场域,使得观者与城市能有更好的联结。在这里作品与270°上海全景重叠在一起,更为开阔的视野给予了观众全新的视角和感知体验,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观看和理解人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思考。


苏畅:连续呼吸,上海复星艺术中心,2021


在深圳市民中心的光影如阴项目中,苏畅的雕塑作品或坐落于绿地,或隐匿于树林,或沉于道路中央。这些看似脆弱却坚韧的作品形态在人们观看的动线中彼此串联,与流动的城市全景融为一体。如果说建筑的复数意味着“城市”的物理概念,那么城市中的居民则共同营造了它的心理空间。

苏畅:光阴如影,深圳市民中心,2021-2022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于上生新所展开,雕塑或位于喷泉池中,或位于展厅之内,苏畅将物与人之间微妙而亲密的连接由内延扩至外部,成为城市与人之间的循环。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现场,2021


将城市与人之间的循环引入内部,便是物与人之间微妙而亲密的连结。物体与人的关系一直是苏畅在雕塑创作中经常探讨的主题,重复的生活轨迹会在现实和人之间产生一种混合的形态,制造出超越物理性的心理空间。这种感知正源于最平淡的寻常生活,物性的消弥与精神性的建立同时发生:雕塑将对人体的知觉通过物品犹如人一般的在场得以诠释表达,居所则借由人为经验与记忆的叠加而获得生命感。


“日常”项目现场,2021 


“冶园 永续”项目现场,2022 



展览空间和雕塑实验///苏畅出生并成长于上海,作为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他相信雕塑有自 己的情感和语言,并希望能通过直面雕塑中艰难的部分在心理空间中开凿出一个给 观众进入的路口。这些雕塑就像躺在时间的深处,静止肃穆又能唤起一种微妙的亲切感。



苏畅:雕塑实验,西岸艺博会特展单元,2020 


苏畅个展:出口,广东美术馆,2018

“和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合作交流下来,我发现一个规律:但凡有着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一个视觉史,对历史上的各类艺术品如数家珍且见解独到。苏畅就是其中之一。在社会加速的今天,人和自身行动(劳动)、和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物)、和自然、和他人(社会)、和自己以及和时间、空间的异化日益严重。所谓“异化”是一种“没有关系的关系”(拉埃尔·耶基),而苏畅的艺术创作和探索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找到了对抗这些异化的出口,并启发人们重新审视自我与周边世界的关系。”

——项苙苹


苏畅个展:一个临时空间 ,四方当代美术馆项目空间,2018




苏畅工作室


/

关于艺术家 


苏畅,1985 年出生并成长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苏畅坚定地使用雕塑语言并以此作为自己艺术实验的载体。对雕塑内在性的重新理解和独立实践贯穿了持续不断的工作。他希望以简单的日常视觉元素为基础,消化并产生新的语言。并用这些作品审视着在面对公共性和个人焦虑的交错中人在其中的徘徊,及这种模糊的行为在心理上书写下的痕迹。

近期个展包括:连续呼吸,天台艺术季vol.1,复星艺术中心,上海(2021);洞,香格纳M50,上海(2021);雕塑实验,西岸博览会特展单元,上海(2020);一个临时空间,四方当代美术馆项目空间,上海(2018);出口,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呼吸,AIKE,上海(2017);小径,东画廊,上海(2015)。近期主要群展包括:漫长的瞬间,无·集小白楼,上海(2022);冶园 永续,安邸,上海(2022);Group Show,39+ Art Space,新加坡(2022);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北丘当代美术馆,南京(2022);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生新所, 上海(2021);日常,Liaigre,淮海中路796号,上海(2021);EXIT PLAN,SNAP艺术中心,上海(2019);秘径通幽,Peres Projects,柏林,德国(2019);Why White,小美术馆,上海(2018);原素,复星基金会ANNEX艺术空间,上海(2018);上海星空 II,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7);我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6);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项目,苏格兰(2015);反向图像,芝加哥当代摄影馆,芝加哥(2009)。近期主要个人项目包括:野餐,DOTS PROJECT,上海(20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格纳画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